上次更新:2019-08-20

前言

這個網頁根據臺灣地區語言使用調查,呈現臺灣語言使用的情況,並特別聚焦在語言流失的現象。

希望透過網頁的介紹,能讓大家認識臺灣多語社會的現象,並引起大家對弱勢語言的關注。


樣本



在此需提醒讀者注意網站所依據的資料。由於採用網路問卷,因此樣本可能過度集中單一地區、身份或年齡層。

我們提供了兩張圖表顯示目前收集之資料地理分佈以及性別年齡結構,希望讓讀者了解資料組成的概況。




臺灣語言現況



我們可以根據問卷資料繪製出語言地圖,顯示出臺灣各地1,各語言通行的程度。

一地區中,懂某語言的人口比例對於該語言在當地的延續有相當的重要性:

若僅有少數比例的人口懂某語言,那該語言作為溝通媒介的效率即不佳,只能用來與少數人溝通;此時,若這些少數人口同時懂“其它更通用的語言”,那人們使用後者的可能性會上升,因而進一步加速弱勢語言的消失。

臺灣相當符合上述情況。成長於多語社會之中,多數臺灣人會一種以上的語言(如“國語-臺語”、“國語-客語”、“國語-原住民族語-臺語”等),且絕大多數的人皆會講華語(國語)。在此情形下,臺灣的各語言間形成明顯強勢與弱勢的地位。


語言金字塔


除了人口比例之外,語言能力也是一項重要指標。根據語言在不同年齡層的口說能力,我們能夠繪製出語言金字塔,快速看出語言的“年齡結構”


語言活力 金字塔形狀 例子
語言正在委縮、消失 倒金字塔 閩南語、客家語
語言正在成長 正金字塔 英語
語言使用穩定 直筒狀 華語


每一格金字塔動畫圖代表著一個語族2各年齡層的語言(口說)能力。若想了解更多關於語言金字塔的資訊,請點選金字塔動畫圖下方之語言金字塔按鈕。



語言傳承


年齡層上的語言能力差異可由世代間的語言傳承情況加以理解。家是小孩學會講話的地方,而父母(或主要扶養人)通常是子女學習語言的對象。比較子女和父母的語言能力,能讓我們以較細微、直觀的方式理解語言的活力。

下圖顯示子女(問卷填寫者)與父、母語言能力的差異:

\[子女語言能力平均 - 父親或母親語言能力平均\] 因此在下圖中,若點在黑橫線以上代表子女語言能力較父/母佳;若點在黑橫線以下代表子女語言能力較父/母差


從上圖我們可以很容易分辨出強勢與弱勢語言

依目前的資料,我們可以發現英語是最強勢的語言,其在各個年齡層皆出現語言能力提昇的現象。


方言危機


語言流失中的一個明顯跡象可見於世代之間使用語言的差異。透過下圖,我們能比較前一個世代(父母)和目前世代(問卷填答者)使用方言的情形,也能看出這個差異隨時間的改變。華語使用比例越低,代表方言使用比例越高



方言為何流失?


從跨年齡層與跨世代皆可看出臺灣方言流失的情況,然而造成方言流失的原因為何?

臺灣的方言流失大致可歸因於幾種不互斥的因素:



小結:為何關注語言流失?


對於這個問題有許多不同的回答。以下僅代表其中一個想法:

臺灣是個多語社會,我們有豐富多樣的南島語(原住民族語)、閩南語、客家語、華語以及東南亞語言。多語現象對於臺灣甚為珍貴:

每種語言背後代表著一個獨特的族群與文化,這正是臺灣最重要的資產 — 透過接受各族群文化的刺激,我們能從多元的社會中獲得靈感、不斷創新。而創新是臺灣這資源稀少的國家,在面對來自世界的各種挑戰時,能生存下去的重要方式之一。



We Need You


提供建議

我們相信眾人的力量,若您發現網頁內容有錯誤或是可以進步的地方,歡迎大方提出建議:

  1. 熟悉 GitHub 者可點選螢幕右上方 查看網頁的原始檔案(index.Rmd),直接修改並提出 pull request

  2. 或是透過 google 表單 填寫建議

分享

若您喜歡此網頁,可點選螢幕右上方 將網頁分享至社群網站。

此外,我們也非常缺乏資料(尤其缺乏 30-39 歲的資料)。我們誠摯邀請您填寫語言調查 問卷 ,您提供的資料將幫助我們說出更可信的故事。


資料與原始碼

這個網頁的原始碼託管於 GitHub,每週會自動更新一次。問卷調查資料可點此下載 (也是每週更新),並在這裡查看變項說明。

若有其它問題,歡迎透過 Email 聯絡 Yongfu Liao


附註


  1. 目前由於資料稀少,地圖的基本單位是縣市。隨著資料累積,之後將以鄉鎮市區為基本單位繪製地圖,即可看見各地更細微的狀況。

  2. 這裡語族的定義是依據父親或母親(主要扶養人)是否會講該語言而定,因此同一個人可以同時被歸類為一種以上的語族。若需更多資訊,可點選金字塔動畫圖下方之語言金字塔按鈕。